「你認為談一段禁忌的戀愛,是忠於自我的表現,還是枉顧倫理的情感奴隸?」
→往往深陷愛情漩渦的人無法判別什麼所謂道德倫理了。說枉顧倫提的情感奴隸真的是太過沉重了,我認為是忠於自我的表現,也許在其他的時空背景下,當下的禁忌也不再是禁忌了。
「你認為談一段禁忌的戀愛,是忠於自我的表現,還是枉顧倫理的情感奴隸?」
→往往深陷愛情漩渦的人無法判別什麼所謂道德倫理了。說枉顧倫提的情感奴隸真的是太過沉重了,我認為是忠於自我的表現,也許在其他的時空背景下,當下的禁忌也不再是禁忌了。
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Love, peace and music, you know..
我是李安的大影迷這是無可置疑的,但是《Taking Woodstock 胡士托風波》吸引我的點絕對不只是因為他,還包含了這部片最大咖主角Woodstock!
↓看看1969年的海報,我就夠 Hyper了!
1. 你的大名或暱稱是:陳大魚
2. 你最喜歡豆導的作品是:《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3. 你覺得如果你的男友/女友劈腿要不要坦白,為什麼? 好啊!有種他就說!
4. 你覺得邱毅的假髮這件事,到底是真的假的? 似真似假,強!健絡廣告代言人就是他啦!
5. 豆導的下一部片子《艋舺》,你推薦誰來當男主角? 白先勇,老台北就屬他囉!
沒錯,人真的很容易被身邊發生的事物所影響,最近在看金馬影展,是看的很爽沒有錯,但是就是覺得少了些什麼。身為大孩子的我,一年一度大拜拜就是要看一下卡通或是動畫片,去年的動畫影展的《國王與鳥》、《心靈遊戲》讓我整個人在震,今年也有些許城市悲傷的《惡童當街》讓我就算是餓肚子走在西門町也有心靈滿盈的感覺,究竟是少了什麼?!沒錯,就是好多年前捷克動畫大師Jan Svankmajer 的《貪吃樹》給我的撼動!好想再看這樣的作品,那樣魔幻又殘酷的超現實作品!
以下的動畫,就是引發我難得的發牢騷的影片,尤其是主角French Dog的動作,真的是有Blue到但也口愛到,相當有趣的佳作!這個團的作品也是我第一次聽到喔!但是影像的魅力比音樂叫我印象深刻囉!
目前經過我嚴格刪刪減減、挑挑剔剔,加上死上班族有限的時間,終於有了以下的片單。唉啊!劃到票似乎又是另外一個issue了,裝文藝、趕市集的盲從行為還真是累人。
有需要分我票的人,要主動跟我說喔!或是想要喝半價Starbucks也可以跟我說喔!
數字會說話
2006年獨立製片台灣市場賣座總體檢
報導 / 黃怡玫
2006年對台灣獨立製片發行圈來說可謂風波不小,總統戲院的關閉,真善美戲院、絕色影城的經營危機一度使得片商更加擔憂對映演空間已十分有限的獨立製片 上映來說是雪上加霜;然而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的票房屢創新高似乎又顯示台灣藝術片觀眾群的確有慢慢累積與增長。但綜觀2006年度獨立製片賣座排行,上 映廳數在五廳以下的獨立影片,最好的票房成績也無法突破兩百萬元,可見影展聚集的影迷觀眾與到一般戲院消費的觀眾之間仍有族群與數量的落差。時序邁入 2007年,不少媒體與團體紛紛貼出「十大電影」的榜單,邀請影評人與電影人選出心目中最佳的影片與導演、演員等。放映週報雖不能免俗也搭上這一波的回顧 列車,但是卻想換個角度看電影,於是特別製作本期「2006年獨立製片台灣市場賣座總體檢」專輯(含國片發行),讓讀者瞧瞧去年台灣市場全年上映的獨立製 片與國片的票房排行榜。
【AFI美國電影協會年度十大佳片】
1.火線交錯 BABEL
2.芭樂特 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3.NATION OF KAZAKHSTAN
4.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記者陳志豪/台北報導
第八屆台北電影節9日圓滿落幕,今年破紀錄創下近千萬元票房,觀影人數也突破8萬人次,水準直逼金馬獎影展,台北市文化局正研議成立電影委員會,並計畫後年第十屆電影節擴大辦理。
文化局指出,電影節創辦以來,秉持「獨立、清新」的非商業色彩,向來被外界認為是小眾市場,5年前票房都維持在二、三百萬元水準,3年前開始越過500萬元門檻,今年更締造空前的981萬元亮眼佳績,觀影人數更由去年6萬人次,成長至8萬2千多人。
【十年紀錄.百花齊放】──用影像愛台灣 紀錄片影展
3/17(五)~4/09(日)敦南店B2藝文空間
誠品十七年,回顧台灣社會文化發展及成長,由資深電影人游惠貞女士策展,以影像穿引這十年來的光影軌跡,為大家呈現一系列台灣本土紀錄片影展。
策展人 游惠貞
缺水的年代,電視每天提供節水妙方,鼓勵大家多喝西瓜汁,但每個人各有其求水之道。
湘琪到處去撿空瓶子,偷公廁的水。
拍A片的小康,半夜爬上大廈陽台,尋找還有水的水塔洗頭,生活雖然艱苦,可是寂寞更加難耐… 每個人都是一朵雲,在無言的天空,獨自飄零,彷彿永不相遇。
黑澤明《夢》
說真的,我以前只知道黑澤明是影壇大師,最為人知的作品是《羅生門》,沒看過他的電影或讀過相關的影評。所以以下所說的,不過是個單純電影喜好者的觀後感罷了。
會看到《夢》算來是個意外。 無意間電視頻道轉到 TVIME,在電影片頭看到「黑澤明」三個字,就這麼看了起來。兩個小時的片長,果然沒讓我失望。(只是妹抱怨著:「《相聚一刻》也作完了,來不及看了啦……。」)